白癜风黑色素种植林建平:别让信用档案误伤老百姓
作者:林建平昨日,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“全国征信知识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”上说,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成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,已为全国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(5月31日新华社)。世上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。信用档案确实能为银行带来便利和好处,但是对企业和个人未必有实际价值。作为不得不跟银行打交道的普通公民,我非常忧虑这个由银行组建的信用档案,其采集、记录的信用信息公正、公平与客观吗?它所捕捉的“黑名单”,都是不守信用的客户吗?5月29日,《长江商报》就报道了一起银行误伤好人的事件。武汉市民戴女士准备贷款买房,当她到银行申请购房贷款时,却被告知自己被列入了“黑名单”,不能办理贷款。心存疑虑的戴女士经查证发现,原来,2003年,曾有人盗用她的资料向某银行贷款,这笔贷款至今还未还清。有戴女士这样遭遇的人,在生活中不在少数。有时银行还会“主动误伤好人”。这两年,很多商业银行都在高校大力推广学生银行卡业务,但其常常夸大学生卡的各种优点,而有意无意忽视使用银行卡的各种风险、缺陷。有时,银行工作人员在推广银行卡时,没有使办卡者全面了解个中细节,使得用户在违规用卡后收到律师信时,还不知为何。类似以上这些猫腻,想必不少市民感同身受。显然,以上这些遭遇了猫腻和误伤的用户,按照银行制订的信用档案规则来看,是要列入“黑名单”的。但显然,这些“黑名单”跟西方发达国家那些金融机构所要求的“黑名单”,相差十万八千里。因此,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,这不是难事,问题关键在于,要使这个信息基础库的数据都保持公正、公平与客观,不给无辜者带来伤害。